孙承宗见四下里陷入一片寂静,望着任何人都懂,当年魏忠贤气焰正盛之时,也没找到他的把柄。如今面对大凌河城的危局,他自然明白其中可能会发生什么。
他知道自己是此地的最高军事统帅,出了事,也得是他来承担责任,他如何不了解众人的这点心思。孙承宗久经沙场,自然知道派遣小股兵器前往,根本就是有去无回。他与建奴多次作战,深知与他们不能在野外平原厮杀,要凭借坚城利炮,才有机会打赢女真。更重要的是如今建奴已经包围了大凌河城,估计已然埋伏好了,就等着援军去呢。
若派遣小股兵力前往,那和送死有什么分别,可是他知道,如今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皇上,现在的这个皇上可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他可不会管你有什么样的理由不去派遣援军,他只需要的是结果。他甚至想象到,一旦京城知道辽东并没有派出援军前往大凌河城救援,皇上肯定会怀疑,锦州守军为什么会这样做,是不是与建奴有所勾结,故意这样做。
最后,因为坐观大凌河城的失陷,可能还活着回去。
若是因为勾结建奴,只怕全家上下性命难保,这样的罪责孙承宗是万万不敢承受的。
所以,救不救得出来是一回事,救不救是另一回事。
孙承宗终于疲惫地叹了口气,又道:“命松山守备领军两千前往相救。告诉他,一切以保存实力为上。然后,老夫将此事禀报天子,请圣上早做决断。吴襄、宋伟,本督师命令你二人为这次救援大凌河城的统帅,辽东兵马尽数归你们调遣,你尽快调集兵马,准备出征大凌河城吧!”
次日,吴襄、宋伟率领三千兵马前往救援,在离松山三十余里,与女真骑兵相遇,大战一触即发,双方大战于长山、小凌河间,互有伤损。吴襄、宋伟见情况紧急,无奈之下,只得撤退,回到锦州,以图再进。
之后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孙承宗命令不准私自出战。到了九月十五,女真大军开始进攻锦州,分五队直抵城下。吴襄、宋伟请求派兵出战,二人亲率五千大军出城迎战八旗骑兵,结果双方大战两日,吴襄与宋伟不胜,无奈只得入城。
二十四日,监军张春和吴襄、宋伟,三人率军过小凌河,向东行进五里,筑垒列车营,希望能为大凌河城中的守军声援。皇太极得知此事,立即派出大军聚集长山,阻止锦州的明军,使他们不能前进。丘禾嘉见状,请求增援,孙承宗同意他的请求,丘禾嘉立即派遣副将张洪谟、祖大寿、靳国臣、孟道等人,率军出战,与女真铁骑大战于五里庄,结果未取得胜利。当夜,张洪谟等人率军直逼小凌河,至长山截住女真大军大战,大战一夜之后,明军大败。监军张春及副将张洪谟、杨华征、薛大湖等三十三人深陷重围,全部被女真俘虏,副将张吉甫、满库、王之敬等战死沙场,明军折损大半。
一连串失败的消息很快就被女真骑兵传入大凌河城,他们还命令被俘的张春对大凌河城劝降,祖大寿见到城下张春声嘶力竭的样子,气愤不已,可惜心存壮志,却无力量出城迎战,他听到城下女真人的嘲笑声、辱骂声,心中已然畏惧,他不敢再率军出城,自此大凌河城竟也再无援军增援。
接二连三的战败,奏折一个接一个地传入京城之中,崇祯看到败书,布满血丝的双眼,瞪得更大,他在朝堂之上,狠狠地将战败的奏折砸在地上,大骂道:“举国上下,竟无一人能在辽东抵御女真!大凌河城如此重要,竟无人派军去救?你们看看,八月以来,与女真一战未胜,朕要这些人,有何用!”
朝堂之上,一时无人敢喘气,过了半晌,有人战战巍巍地上前进言道:“皇上,辽东局势险峻,臣建议,用孙谷代丘禾嘉,或许可以改变辽东战局。”崇祯一想死马就当活马医吧,于是答道:“准奏!”孰不知孙谷未至,便因为被言官参了一本,旋即被罢免,崇祯情急之下,改用谢琏去替换丘禾嘉。谢琏听闻大凌河城的局势,心中畏惧,在路上他开始反复停滞,许久未到锦州。
后来大凌河城大战在即,崇祯急忙召谢琏驻扎关外,丘禾嘉继续留任,将功赎罪。
战斗持续至十月,崇祯赶紧命令关内的部队,继续赶往大凌河城,意欲解除大凌河之围,登莱的孙元化接到圣旨,立即命令下属耿仲明率领五千人马极速前往锦州,听从孙承宗指挥增援大凌河城,耿仲明接到命令,也不着急,而是慢慢行进,采取观望态度。
此时接到命令的增援部队,还有好几股,也都是慢慢悠悠的,都知道急不得。
女真阵营内,此刻人心浮动,皇太极多次召集将领,打算一举攻下大凌河城,因为他知道自己麾下将士,已经归心似箭了,另外营中粮草已经所剩不多,若不是趁着秋收,掠夺了一些,只怕早就因为粮草短缺,士兵哗变了。
多尔衮这一次倒是和皇太极想法一致,他知道如今明军数次增援失败,大凌河城与锦州的将领们已然丧失信心,如果此时兵临城下,虽说会遭遇抵抗,但是最终必然得胜。多尔衮上前进言道:“圣上,请允许我再度带兵,拿下大凌河城,这次一定戴罪立功,不辱使命!”
皇太极听到此言,眼珠一转,刚要同意他的请求,这时豪格站了出来,跪下道:“父汗,请听儿臣一言,暂时不要出兵,免得不必要的伤亡!”
多铎早旁嘲笑道:“若不出兵,难道你想让大凌河城的人自己出城投降?”
营帐之中,不少人开始哈哈大笑,嘲笑豪格的计策过于荒唐。
豪格在此恭敬道:“儿臣此前暗中潜伏大凌河城中,知道城墙上无法摆放防御工事,如今他们粮食已经吃完了,不得不杀马为食,只要我们再等等,他们必然投降。”
皇太极闻言道:“也罢,不差这几日了,如果十一月之前,祖大寿再不投降,多尔衮,朕便命你拿下大凌河城!无论你用什么方式。”
大凌河城中,此刻粮草已然吃尽了,祖大寿等人眼看援军无望,横竖也是一个死,决定困兽犹斗,放手一搏。他选择的突围地点是南门,他知道从南门出发,一路向南便是锦州。
皇太极安排守卫南门的是莽古尔泰。双方一见面,便陷入肉搏战,双方都是能征善战的队伍,一遇上自然要拼命。可惜威震天下的关宁铁骑没吃饱,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奇怪的是,皇太极听闻此事并没有向南门增兵,就让莽古尔泰和祖大寿耗着,他有足够的自信,莽古尔泰能赢。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祖大寿这次突围失败了,被赶回了大凌河城。可是莽古尔泰对此并不认同,他觉得他被皇太极给算计了。他对属下骂道:“我是答应守南门,可是我拼死拦着他们,损失如此惨重,被人家打得差点儿就没命了!凭什么没有其他部队帮忙,都在一边儿看热闹,皇太极是要借刀杀人吗?大不了,我不干了,反正我早看皇太极不顺眼了!”
在皇太极没有当皇帝之前,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这四个人的地位是平等的。
皇太极当皇帝之后,地位貌似也是平等的,皇太极召集下属议事,旁边还得坐着三个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
天聪三年时候,皇太极告诉其余三人道:“轮习这种制度让你们太辛苦了,这样吧,以后的事务,朕一个人处理就算了。”其余三人知道皇太极是想挤兑他们,他们嘴上没说什么,心里非常不爽。
但是四个人依旧保持平坐。
后来功勋卓著的阿敏率先被处理,他仅仅打了一个败仗,屠杀了投降的百姓,回来就被皇太极给幽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