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尔泰知道这一次被算计,也是皇太极除掉自己的计划。
他一时愤懑,气得找到皇太极,把佩刀拔出了半截,眼睛直盯着皇太极。
皇太极暴怒,作为女真的大汗,竟被如此挑衅,他面子何在?但是他没有直接骂莽古尔泰,而是对身边的侍卫吼道:“一帮饭桶!朕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有人在我面前都拔刀了,如此放肆的行为,你们都没有反应!如果不想干了,就滚回家去!”
莽古尔泰一听这话,再笨也知道什么意思,当天晚上回去越想越怕,派人传话给皇太极道歉道:“喝酒喝多了,思维混乱,一切行为全忘了。”
皇太极对于此事处理的结果是莽古尔泰犯“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爵位,并且追罚一万两银子,削五牛录。然后,过了一年,驰骋沙场多年的莽古尔泰便不明不白的死了。
就在莽古尔泰被惩罚的同时,祖大寿被困于大凌河城,已经受不了了。
他看到马槽中的战马都被吃得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就开始吃城中的人了,他寄予希望的朝廷,迟迟没有援兵与粮食供给,再坚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
十月三十五日,面对重兵压境,他决定向皇太极投降。
当祖大寿召集所有将领,对他们道:“各位兄弟,与我一起征战多年,苦是没少吃,好处却是没捞到,一路征战,饱尝风霜。我,对不起各位兄弟啊!”
说完,这位坚强刚毅的大明将军,不禁落下眼泪,其余将领也纷纷落泪。
祖大寿继续道:“如今城中百姓已经饿死很多了,如果我们继续抵抗建奴,只怕最终落得一个城破人亡的下场,我们怎能对得住这里的百姓?”
听到这里,大多数将领听出了祖大寿的意思,他打算投降了。
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反对之声,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跪下道:“祖将军,你若是愿意屈尊建奴,末将不敢苟同!”
祖大寿定睛一看,原来是副将何可纲。祖大寿与何可纲都是袁崇焕麾下最信任的将领,二人并肩战斗多年,打了不少胜仗,如今在关键时刻,二人却意见相左。祖大寿徐徐道:“可纲,你当真要奋战到底?你可知道,连朝廷都不管我们了。我们到底是为谁守这里?即便我们再坚持,有什么用呢?没等打赢敌人,自己就先饿死了。”
何可纲摇了摇头,他的意志就像钢铁一样,他嘴里吐出一句:“末将死不投降!大帅若是投诚,便从我的尸体上过去吧。”
其余将领拉起何可纲,对他不断劝说着,可何可纲道:“你们忘记当年袁督师在宁远城说过的话吗?‘独卧孤城,以当虏耳!’当年的宁远,远比这里险恶。你们如今这么做,可曾对得起死去的袁督师?我何可纲虽说远没有袁督师那般伟大,当我心中仍存家国,仍存百姓,我知道我为谁而战,是为国家!是为百姓!所以,我愿意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场所有将领无不默然,扪心自问,他们都愧对自己身着的大明军袍。祖大寿心中百转交集,无奈之下,只得命人将何可纲绑下去。
十月二十七日,何可纲依旧坚持抵抗,祖大寿无奈之下,只得将何可纲押到城门处,何可纲被绑在一根木桩之上,在场除了其余将领外,还有不少大凌河城的百姓,祖大寿端了一碗水,走到何可纲面前,递给他道:“可纲,这里没有酒,我以水代酒,敬你一碗!”
何可纲一饮而尽,仰天大笑道:“可惜,我此生再也看不到收复辽东了,这么多年,死了那么多兄弟,他们的血白流了!祖大寿,你我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不必再惺惺作态,动手吧!我何可纲三十年后,还是条汉子!”
在场也有与何可纲相交多年的战友,此时此刻,面临人生的抉择,他们选择了负重前行,但他们同样尊重何可纲的抉择,他们也端起水碗,一一走至何可纲的面前,以水代酒,送别他最后一程。
祖大寿背对何可纲,闭上双眼,两行清泪落于脸颊,喊道:“行刑!”
一道刀光闪过,何可纲头身分离,一个寂寂无名的英雄就此陨灭,落地无声。
滴滴碧血洒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追随了袁崇焕的理想,他愿意在死后化成一缕忠魂,守护这片挚爱的热土。
祖大寿杀死何可纲,见到他的尸身,想起多年一同征战的画面,仰天长叹道:“可纲,我对不起你啊!”
他下令将何可纲葬在附近高山之上,之后与副将张存仁等三十九人投誓书向皇太极投降。
皇太极接到祖大寿的降书,初时并不相信,觉得是祖大寿故意使的诈降之计,但是他仔细派人打探,发现祖大寿杀死了阻止投降的何可纲,他知道,祖大寿这是真的没办法了,才向自己投降。
于是,皇太极召集麾下将领,对他们兴奋道:“大凌河城,终于为朕所得了,祖大寿也投降了。”
多尔衮觉得其中蹊跷太多,问道:“圣上,祖大寿诡计多端,只怕其中有诈啊!”
皇太极解释道:“祖大寿已经杀掉副将何可纲,如此向朕投诚,朕如何不信?”
多尔衮劝道:“汉人本就诡计多端,这万一是苦肉计呢?三国时黄盖与周瑜,不也使过嘛。圣上,还望三思啊!”
皇太极思索道:“也罢,我们还是见一见他再说,让他在城下等朕亲自前往,朕倒要看看,他是真降还是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