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百川归海(1 / 2)

盛京城外十里处,陆九渊等人寻到了一间废弃的庙宇。八旗军似乎没有追上来,木兰决定先在此稍作休息,陆九渊左臂里的子弹一定要尽早取出。

老者端坐在庙门口,闭目养神,那周身布满火焰的庞然大物早已在他的指令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九渊哥,你忍着点啊。”木兰将虚弱的陆九渊抱在怀里,并让他咬住自己的衣袖,尽可能地减少接下来的疼痛。

陆九渊点了点头。伴随着一阵痛苦的呻吟,陆九渊所中的枪弹终于顺利取出。木兰如释重负地为其拭去额头上的大汗:“太好了,你很快就可以康复的,在那之前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能轻易动怒。”

“小子,你的命还是挺大的。”老者慢悠悠地走了进来。

“前辈……”陆九渊闻之,连忙坐了起来,“九渊叩谢前辈救命大恩。”可他刚要磕头行礼,便身子一软,栽倒在地上。

“九渊哥,不要乱动,伤口会撕裂的。”木兰责备地将其扶起,接着带领其余机关小队的成员一同叩拜于地,“多谢前辈出手相救。”

“快起来吧,用不着谢我。”老者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老夫救你们,不过是为了报答那个叫阿朱的丫头昔日一饭之恩的。不过,那丫头居然不和你们一起逃走。”

提起阿朱,陆九渊的心情再次变得沉重无比。豪格的身份已经败露,他会不会对阿朱不利,陆九渊心里完全没有底。

木兰看出了陆九渊的心事,她的手在他的后背轻轻拍着:“你放心,我会让人找机会再潜入盛京,打探阿朱姐的消息的。”

“这是那丫头自己的选择,该何去何从,她的心里早就有答案了。”

木兰冲老者尴尬地笑了笑:“前辈,我想问个问题。之前一直跟在您身边的那只怪物呢?感觉蛮吓人的……”

“你这丫头,还真是没礼貌。”老者清了下嗓子,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是什么怪物,而是我召唤出的式神。”

“式神?”木兰满脸疑惑地看向陆九渊,“你听说过吗?”

陆九渊沉思片刻,突然想起儿时,左国材曾和他提起过,唐朝末年,为了争夺《缺一门》,江湖上掀起过不少腥风血雨,甚至还吸引了倭国的阴阳师渡海而来。而式神,正是阴阳师所役使的灵体。

“前辈所使用的,莫非是来自日本的阴阳术?”

老者眉头一挑,瞬间来了兴致:“小子,你居然还知道阴阳术?”

陆九渊点头答道:“小时候,我曾听师尊提起过,不过并没有更深的了解。”

“你师父是谁?”

“左国材。”

“是姓左的那小子啊。”老者哈哈大笑,“十几年前,老夫与他相遇时,还曾指点过他。不过,这么久了,他应该已经记不得老夫了。”

“前辈,九渊还有事情想请教。”陆九渊平稳了一下气息,“为什么在那生死关头,您会突然出现?您也是为了匡扶大明,才和女真人为敌的吗?”

“别搞错了,老夫既不与人为敌,也不与人为友。如你所见,今晚,老夫虽然救了你们,但并未伤害任何人的性命。”老者席地而坐,似乎准备诉说什么漫长的故事,“我的火术,先前在你们体内留下了标记,只要我愿意,随时都能够出现在你们身边。”

陆九渊依稀记得,老者曾说自己可以前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当时,陆九渊完全将之当成了疯话。而他留给阿朱的那团火,果然也深藏玄机……

想到这里,陆九渊再次向老者行了个礼:“前辈本领深不可测,我原本还打算邀请您加入我们,共同匡扶大明,抵御外敌。既然前辈不愿参与世事纷争,九渊也绝不多言。”

老者笑道:“老夫自倭国渡海来到中土,这么多年,已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替。朱家和爱新觉罗家这点事,我已毫无兴趣。只不过,之前在你们身上见到了一点故人的影子,才想看看,你们会走到哪一步。”

木兰悄悄戳了陆九渊一下:“倭国是哪里啊?”

“就是现在的日本。”陆九渊暗笑木兰跟着师父不好好读书,不过,更令他在意的,还是老者难以捉摸的话。他说自己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替,这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太祖皇帝一统江山,已有两百六十余年。

陆九渊道:“晚辈受皇太极之子豪格欺骗,为其训练出血滴子小队,已经铸成大错。现在,阿朱还在他手中,待我将队伍整顿好后,一定会把她救出来。如今,女真人势力日益庞大,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我打算会集天下的仁人义士,一同守卫国土。”

“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扭转不了王朝更迭的进程的。”老者淡淡地望着陆九渊,“你们大明已经从根开始腐烂,强行将快要弯折的树木扶直,总是无济于事的。”

“不试试又怎么会知道?”陆九渊意识到了自己的激动,“抱歉,晚辈失礼了。”

“个人渺小的力量是无法拯救一个国家的,这一点,老夫早就帮你试过了。最终,我屈服于命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远离故乡,来到中土。不过,那场战争的最后,当我濒死的时候,我才终于领悟了。”老者的眼神有些恍惚,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那个长着机关手臂的小子,还有那个身手完全不输给男人的大盗。他们明明与我来自同一个地方,却要为了异国所谓的盛世而奋战。他们的结局如何?只有神才知道。”

陆九渊等人安静地听着老者晦涩难懂的叙述。

“机关手臂?”木兰突然想起了什么,“我在义父的房间里见过这个东西,不过他好像告诉我,这是仿品,根据墨村流传的传说造出来的。”

陆九渊道:“师父曾教导我,机关术要用在正途上。前辈口中的盛世,我希望能用师父传授给我的机关术将其开创出来。”

“机关术开创出的盛世?”老者微微一笑,“你是要效仿同光皇帝吗?”

陆九渊坚定地摇了头:“同光皇帝利用慈靖皇后的《缺一门》,建造了长安机关城。但他却将这种虚幻的繁荣视为盛世,鱼肉百姓,才招致了覆灭。真正的盛世,不止有国,还有民。为了大明,为了百姓,我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无怨无悔。”

“年轻人,有抱负,有志向,是件好事。”老者意味深长地说,“只不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倘若豪格最后真的取得了想要的地位,血滴子的事,后世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而你的那些努力,也会被其所吞噬。”

“您是说,历史让我们知道的,并不都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