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百川归海(2 / 2)

“或许吧。同光皇帝和慈靖皇后最后的行踪如何?他们真的死在了梨园的大火里吗?只有神知道。”

陆九渊默然。

“说了这么久,老夫也是时候该上路了。”老者站起身,向着寺外走去,“你们三个体内的印记,我已经给去除了。今后何去何从,我也不会再插手。”

陆九渊喊道:“前辈,请问您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会对几百年前的事情那么了解?”

老者的声音逐渐远去:“争夺《缺一门》的时候,老夫可是同光皇帝与慈靖皇后的宿敌呢。”

“几百年前?争夺《缺一门》?您……您到底是人是鬼啊?”木兰惊叫了起来,但她马上发觉自己的话有些失礼,赶紧捂住了嘴巴。

老者回头看了眼陆九渊和木兰,嘴角微微上扬,转眼间,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清晨,豪格回到了血滴子的据点。昨天夜里,他向皇太极汇报了自己遇袭的事,并称天地会中有擅长妖术的人,请皇太极务必加强防范。皇太极虽然对豪格关怀有加,但豪格能够察觉出,他暗藏在话语中的怀疑。

但豪格深知自己短时间内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经此一战,血滴子几乎伤亡殆尽,想培养出新的暗杀小队,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够实现的。

豪格回到据点,却没有见到阿朱。他的手下说:“夫人昨夜回房后,便一直没有再出来,可能是昨晚受到了惊吓,需要多休息一会儿吧。”

豪格疑惑地点了点头。他上楼想要推开阿朱的房门,却发现门已经从里面锁好了。豪格轻敲房门:“阿朱,我回来了,快把门打开啊。”

没有人回应。

豪格伸手捅破了门上的麻纸,透过孔洞,他发现阿朱正安静地躺在**。豪格心中瞬间涌起一阵不祥的预感,用力敲了几次门,依旧无果后,豪格只能一脚将房门踹开,飞奔到阿朱床前。

“阿朱!”

阿朱闭着眼睛,神色安详,嘴角似乎还夹着一丝笑意,仿佛正置身于美妙的梦境。她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或许是在为谁而祈祷。豪格注意到她少见的化了淡妆,视线一移,阿朱身上那条眼熟的红裙子映入了他的眼帘。

豪格颤抖着将手指放在她的鼻子前,却已感受不到任何气息。一时间,这位英勇无双的骁将、女真领袖的长子,竟觉得站立不稳,身体旋即向后倒去,所幸他的手撑住了桌子,但同时也将一个拇指大小的瓷瓶碰到地上,摔得粉碎。瓶子里没有任何东西。

豪格转过身,看见桌子上有一封书信,他急忙将信拆开,慌乱中还将信纸不慎撕坏。

是阿朱的字迹。

然而上面只写了短短的两句话。

“果然,人只有在生命的尽头,才能看清楚自己的内心。”

“云清,珍重。”

也不知过了多久,豪格的护卫们发觉楼上安静得有些异常,忙上去察看。却只见房门敞开着,豪格将阿朱抱在怀里,直直地望着前方。他的眼中毫无光亮,看起来,就像被抽走了灵魂。

数日后,皇太极召集自己的良臣爱将,商讨出征事宜。

“前些日子,豪格建议朕先攻明朝,再图朝鲜和察哈尔,朕深以为然。豪格,你领一支人马出宁远,多尔衮领一支人马出蒙古旧道,与朕一同夹攻山海关。”

“多尔衮领命。”

多尔衮声若洪钟,皇太极甚是满意。但豪格却迟迟没有回应,皇太极一看,他竟然垂着头,站在那里愣神。

皇太极眉头微皱:“豪格。”

豪格猛地抬起头,他刚才隐约听到皇太极让他出兵宁远,急忙应答:“孩儿领命。”

皇太极问道:“豪格,这几日,朕见你总是魂不守舍的,可是有什么心事?”

豪格抱拳道:“回父汗,孩儿近日偶感风寒,身体有所不适,稍微休息几日便可自愈。”

皇太极点了点头:“那样便好。你是朕的长子,平日里却总是看不见你的人影,最近,你终于经常留在宫里了,朕很是欣慰。”

“孩儿……惭愧。”

陆九渊站在山丘之上,遥望着北方雾山的方向。他已经有数年未见过自己的恩师,但在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之前,他只能抑制住心中的那份思念。

他要彻底剿灭血滴子,手刃豪格,带着阿朱和木兰一起回神机门。

马蹄声由远及近,陆九渊回头望去,是木兰,她的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陆九渊赶紧跑到木兰面前,将她从马上扶了下来:“怎么样?盛京城里有消息了?”

“嗯。”木兰轻轻点头,但却不敢直视陆九渊的眼睛,“刚刚,才接到木鸢传来的书信。”

陆九渊迫不及待地从木兰手中接过书信,但刚读了几行字,他就感觉眼前的世界正在逐渐颠倒。后来,他完全回忆不起书信的内容了,只记得木兰将他扶了起来,阳光晃得他睁不开眼睛。

那天的阳光灼热无比,仿佛在炙烤着他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