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园艺师(2 / 2)

据传石子有两个一组、三个一组、五个一组的秘传摆法,我认为随意摆放即可。然而,凡事都要注意均衡。不需介意均衡,只要能打动我们的心就行了。单独一颗石子,看来似乎不甚满足,露出渴望朋友的情态。或者展现寂寞难耐的风姿。唯有我们的心灵,才能看穿它的想法。它们也有感情,不想独自站立的时候,不妨再摆一颗石子吧。假设已经摆了两颗,母石仍然看似寂寞,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必须摆上五颗石子的时候,要是破坏均衡,该如何是好?这时,我会维持原状,让母石独自站立,保持孤寂的身影。

若不是专家,无法妥善地安排沓脱石及飞石的位置。利休[296]曾经受邀前往某座庭园,茶会之后,他默默地回家,事后主人才发现庭园里,有一颗石子换了位置。无论如何,踩着飞石逐渐往前行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庭园的呼吸。透过飞石的放法,可以看出园艺师的聪慧程度。摆放飞石之际,总是不知何时该停止,再放一颗、再放一颗,一直急着往前走,最后的终点必须别出心裁。我深深觉得飞石宛如庭园的铠甲。

有一回,庭院一角的梅树墩上,长出五株灵芝,日积月累之后,张开了菌伞。中国人视灵芝为珍品,在日本也十分罕见,还有人把它供起来。似乎是一种很少见的植物。它的茎、伞都由菌组成,阴干后仍然维持原状。浇水之后,朱色清晰可见。它的生长方式是一株在右,一株在左,第三株的菌伞比较大,在稍远处,第四株与第五株分别在左右两侧,保持适当的距离。这距离感,有种难以形容的绝妙滋味。这时,我漫不经心地想起飞石的排法,心想,这么摆就行了。仿效自然生长的灵芝间距,想必十分有趣。有点像是石阶及沓脱石的摆法,虽然是偶然,却是自古流传的方法,成了无可改变的方式。

从檐廊或起居室走进庭园的地方,最好选用坚固的石子。可以采用石行庄的摆法,三颗连四颗,或者四颗连两颗。唯独短册石不可一致,不可超过三分之二。只要飞石周遭生出青苔,底下不需另行种植草皮。然而,随处种一些长着白斑点的山白竹,宛如若隐若现的水墨画,更是恰到好处。抑或者维持青苔的原貌,我最喜欢的就是日苔,不需浇水,一样长得十分苍翠。这是山里的苔藓。炎热的日子,干燥时仍然青翠,平时不需浇水,只要静待偶尔降下的雨水,或者一周浇一次水即可。这是十分厚实的青苔。大型庭园种这种苔藓正好。平常也不用浇水,放着不用管,就会长出青苔。虽然苔藓越细致越好,山苔、日苔的粗糙质地,感觉反而更庄严。总而言之,石子与苔藓的价值越高越好,就某种意义来说,龙安寺的石庭完全重现了枯淡达人的心境。穷究孤寂者的心境时,一定能发现石庭的精神。当我在厚重的乌云之下,瞥见它们蹲踞着、瞪视着,那稳重又温柔的姿态,立刻觉得自己仿佛窥见某类人的心灵深处。

只要铺洒赭红色山土,一两年即可长出青苔,但是石头要生苔,一两年还十分困难,我们必须抛弃肤浅的心态。在苔藓生长之前,我们是静待长雨年月的雅士,不是种植青苔的粗人。日苔攀在飞石边缘的形状、染上色彩,宛如一本沾染污渍的古籍,令人怀念。我思慕石子上的蜗牛、蝗虫、鹡鸰的身影,也思念寂寥的阴天,或者雨天的情景。在庭院中放置拜石,打造清净之地,这时也有必须遵守的规范,我认为这种老规矩,已经可以废除了。池畔则有垂钓石,也有砚滴石、砚用石、笔杆石、笔架石等名称,讲究的人不妨自行命名。除此之外,还有鸳鸯石、虎溪石、阴阳石等,从石头形状延伸而来的名字。兼六园里,随处可见这些传统的石子名称,遵照传统。阴阳石以前就悄悄放在庭园的某个角落,与其说是干了无聊事,不如说是求个好兆头,使人会心一笑。

竹庭园

初春之际,冬意尚未完全消失殆尽,这是庭园最美的时刻。尽管冬天的寒意,仍然残留在各个角落,初春的景色,已经带点紫色的影子,土壤已经带着湿意。这股湿意关怀备至地细心呵护着土壤及青苔,日出时分的气味,也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新意。我抱着一股想要种点什么的想法,走在树木之间,到处窥探,只觉枝丫清透,气味清新。也就是说,整座庭园的空气,被一股不可思议的人情包裹着,在我耳边喃喃细语。照在草芽之上的温和旭日,令人感受普天之下的目光。这是季节的故乡。

耸立于酷寒及寒威之中的石灯笼,总算展现柔和的面貌,阵雨过后的湿润模样,也染上春天的色泽。燃灯石旁的新芽,使我想起我曾在某位茶人的庭园里,看过利休形的古灯笼。它伫立在庭园正中央的松树下,爬满藤蔓,利落又迷人。单棵松树的品位也很好。我待在茶室里,待主人离开后,我聆听茶壶煮水的声响,一边眺望着庭院,温稳的灯笼调和了茶壶的声响,使我这个在茶室里眺望的人,仿佛与茶室合而为一。灯笼的相貌温顺。利休形的灯体细长,散出深邃的幽寂气息,使人感到一股暖意。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我再也没见过那么平静的灯笼了。如今,在我脑海深处,仿佛还能看见它闲适的身影。

远州形灯笼的幢顶高高凸起,我喜欢它的豪迈模样。不经意的伫立模样,看来深邃美丽,宗和形则是荒凉萧索,适合有枯木门,四面辽阔的庭园。让飞石通往站在四五棵杂树之下的宗和形,后方再种两三棵杂树,这是我想欣赏的景致。其他还有乐形、宗易形、珠光形、春日、雪见等款式,我比较喜欢灯身不高,灯体浑厚的茶庭灯笼,不对,再多一座也不错。若是能遇上合我心意的款式,也许能达到“庭中有人,人不语”的境界吧。灯笼有眼。具有凝聚四方庭园的效果,表现重点。倘若灯笼是无趣的劣质品,则会损及庭园的品位。我曾经破坏一座宛如蒙面的灯笼,将灯座及灯身拿来当飞石,正好成了适合春日温暖时光的飞石。那是一个带着青色的灯笼,好像有什么来头吧,总之还不错。灯笼的位置,最好在树影之中,只要露出头即可。别将灯笼置于树丛之前,刻意展示。若摆在树丛前方,最好从庭园的正中央移到角落处,独自安放,不要太矫揉造作,看来反而天真无邪,这时,一定要选用老旧、形容姣好、低矮的灯笼。将灯笼摆在树与树的间隙中,灯体在青翠树叶最深处的青绿之中,若隐若现的模样,感觉无限清幽。现在流行树起像刻字墓石般的款式,我甚至已经不觉得讨厌,只觉得毛骨悚然。一座灯笼即可展现庭园绝大多数的魅力,不过其他部分也不可草率。利用洗漱的用品、清纯的庄园,打造出天真无邪、闲静、不起眼的庭园,这才是个中高手,才能打造朴实无华的庭园。精雕细琢之后,才能达到乍看粗犷,再看细致,三看惊叹的地步,才能让人百看不厌。连一草一木都用心照料时,更能感到主人的深厚爱意。我赞赏的并不是大型的假山或池塘。只要主人的关爱遍及庭园的每一个角落,即可让我心满意足。我曾在住在本乡的前田某人家中,在庭园里见到两只铜鹤,放在干涸的河床里,只觉得污秽了我的眼睛。有些人放狮子,架设炮台当摆饰,我只觉得不入流。喜好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形态。

我曾在《Sunday每日》[297]写过这件事,我有个客人想打造一座庭园,问我一千日元能不能造一座小有规模的庭院,我像在写俳句似地,在一张半纸上随手记下再交给他。

竹子(箭竹或细竹)五百株

飞石(含两枝梆子木)五十个

弃石三颗

茶庭灯笼(利休形)一座

蹲踞(一座大型,另一座小型)两座

山土十车

这费用尚且不包括园艺店的工匠费用,五十人份约两百日元。细竹,七十日元。飞石(鞍马石,一个估五日元)两百五十日元。弃石,两百日元。茶庭灯笼,估价三百日元(这价钱大概买不到什么上等货)。蹲踞,两座,一百日元。其他还有山土十车,费用大约一千日元。

用这些材料完成的庭园,大约十年后会长青苔,竹子也会扎根,就是一座气派的庭园了,不过有个麻烦的问题,竹子每两个月要整理一次,去除枯叶、蚂蚁或毛毛虫,还要修剪,处理竹笋(每年都要砍掉旧竹子,培养新竹子)剥皮也是重要的保养工作。飞石费用比较昂贵,因为劣质的飞石没办法铺在庭院,三百日元的灯笼,认真找的话,应该会找到喜欢的品项。说不定找不到。有一座就行了。

蹲踞买一座价格合理的就够了,我自己喜欢有两座。役石[298]、前石当然也要买,一百日元说不定还估太少了。一座安在竹林深处,另一座安在距离檐廊七步的地方。十车山土是为了生青苔。十车可能还不够。以上是没什么特别意义的庭院,也不是茶室用的庭园。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也有这样的庭园。完全不需要种植草皮。在这座庭园里,就连一株羊齿植物都要斤斤计较。庭园这个地方,每天早晚都要打扫、洒水两次。

至于竹子的种法,随意种在东、南、西方即可。种的时候,必须让人看见竹笋探出头的模样。早上欣赏东方的竹影,南方、西方则是终日都有青苔上的猗猗竹影。比起茂密竹林比肩接踵的模样,我更喜欢经常摘除枯叶,保留竹叶之间的空隙,透过间隙窥视天空的色彩。砍伐竹林时,应注意竹林如画,这是我的信条。只要悉心照顾,一定能呈现美景,所以怠惰之人最好别种竹子。弃石平凡地置于三处即可,只有面北的石头,须要两颗并排在一起。这个部分跟邻居有关系,必须先看地势,才能决定。

待这座庭园完成之后,每次听见竹叶沙沙的摩挲声,就能感到幽寂雅然的心境。至于灯笼,第一眼看到庭园时,就已经有了宿命的位置,无可动摇。为了凝聚四方,保持均衡,必须用心眼彻底观察。灯笼的位置才是庭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