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眼前这一仗已经是王守仁面对叛军的最后一场硬仗了,只要把这一仗打胜,朱宸濠就无路可走了。
七月二十五日黎明,朱宸濠大军出樵舍,王守仁挥军出黄家渡,一共近十万大军,数千条战船迎面冲杀过来。章江之上顿时火焰冲天,炮声如雷。
这一次朱宸濠真是不顾一切了,几十万两白银,一夜之间尽赏予士卒,在前军战船上集中了五千名敢死之士,这些人都把自己的命卖给了宁王,现在他们根本就不拿自己当活人看待了。
随着刘养正一声令下,凌十一、吴十三率领百条大船、五千死士蜂拥而来,每条船上都配着火炮火铳,离得老远就向官军轰打过来!顿时炮声如雷,落弹如雨,官军的战船纷纷中弹起火。
转眼之间,凌十一的战船已经冲到近前,和官军混战在一起,江面上船只交驳,两支军马互相用火铳火箭乱射,无数凶悍的水贼提着刀枪奋力砍杀。两只船队像两坨生铁硬邦邦地撞在一起,凌十一的手下个个不顾性命,仗着人多船大,尽力向前,硬是把伍文定所部攻得步步退却。
眼看情况不好,伍文定立刻命令自己的坐船挂起旌旗,越众而出,率先向前冲杀。船上刚安装的几门佛朗机炮一刻不停地向叛军轰打!这时伍文定的坐船也中了几炮,到处起火,伍文定一张脸被烟火熏得漆黑,胡须都烧着了一半,却什么也顾不得,只管下令战船一路向前突进。眼看伍知府把命都拼上了,其他军校也不甘落后,纷纷追随伍文定的战船向前突进,兵锋之锐,当者披靡。
就这么死战了一个多时辰,叛军和官军两路战船已经各自深入敌阵,犬牙交错,江面上成了一片火海,两路水军谁也无法再前进一步了。
此时王守仁和余恩正坐在帅船之上,在战阵之后督战。眼看两军打成胶着,各不相让,相比之下,倒是宁王那边战船坚固,火器威猛,官军伤亡越来越大,余恩有些担心起来:“都堂,伍知府那里越来越艰难了,咱们是不是调一路兵马接应他一下?”
王守仁微微一笑:“接应一下也好,我这里还有一支精兵没用呢。”
自己这边有多少人马,怎样调配,余恩都知道。现在忽听守仁说还有“一支精兵”,余恩眼睛都直了:“那都堂赶紧把这支人马调上来吧!”
王守仁笑而不答。眼看伍文定领着官军已深入叛军战阵之中,和宁王的战船绞缠在一起,到处烟火腾空,两军虽然未分胜负,可叛军攻势已尽,估摸着到时候了,回头对尔古说:“去把那支‘人马’调出来吧。”尔古脱下鞋子往船板上一扔,哧溜溜地爬上桅杆,解开系在桅顶的绳子,顿时只见一块巨大的白布放了下来,上面却是几个黑字:“宁王已擒,各军不得纵杀”,每个字都有半人来高,离着老远就看得清清楚楚。
想不到这就是“一万精兵”,余恩倒一下傻了眼。守仁见船上的人都在那儿发呆,笑着说:“你们看什么,都给我照着旗上的字喊叫,有多大劲使多大劲!”这时候船上的人才明白过来了,几十个人一起扯开喉咙大叫:“宁王已擒,各军不得纵杀!宁王已擒,各军不得纵杀……”
眼看帅船上挂起这样的旗子,又听得有人大喊“宁王已擒”,附近船上的兵士们全都信以为真,也跟着叫喊起来。
转眼工夫,鄱阳湖上成千上万的官兵一起呐喊起来!冲杀在前面的官军正杀红了眼,忽然听说“宁王已擒”,顿时齐声欢呼,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不但官军,就连宁王的部下也都以为“宁王已经被擒”!
自从南昌失守,安庆攻而不克,到黄家渡一场大败,九江、南康相继失守,到今天,宁王的部下早已军心尽丧,只是因为得了重赏,又仗着船大人多,再加上长官督促,这才咬着牙根拼命。可现在“宁王已擒”!这些人还给谁卖命?跑吧!
眨眼工夫,湖面上全乱了套,宁王部下的战船一条接一条退出战场四散而逃,所有兵士再也没有战心,能逃的转身就退,能降的立时投降!真是树倒猢狲散,任谁也归拢不住了。
眼看这一仗彻底败了,朱宸濠急忙命令坐船转身逃走。
朱宸濠逃了,最后一批追随在他身边的死党们也都无心再战,所有叛军战船争先恐后沿江退去。官军战船随后赶杀,一直追到樵舍。眼看天黑了,宁王的人马才好歹摆脱了官军,逃向下游去了。
这天夜里,朱宸濠的战船一直退出几十里才好容易停了下来。所有战船折损过半,剩下的也都伤痕累累,追随在他身边的人们或是惊魂未定,或是丧气灰心。
朱宸濠,已经败了。
王守仁也知道这个对手被彻底打败了,剩下的就是**破残兵、犁庭扫穴了。
当天晚上,官军战船集结起来,准备投入最后的厮杀,统兵官齐集帅船听调。守仁随即下令:“二十六日全军进击,伍文定、邢珣所部攻左翼,徐琏、戴德孺所部攻右翼,余恩率官军攻中路,以举火为号,各路一起向前冲杀,务必将叛军全歼,生擒朱宸濠!”众将一齐领命。余恩又问了一句:“都堂的帅船还当中路吗?”
王守仁微微一笑:“明天本院就不去了,只在巡抚衙门里等着你们得胜的消息。”
大明朝赏赐最重的就是平叛的军功,宁王叛乱来势凶猛,却被阳明先生一鼓而平,三万乡兵歼灭叛军十万精锐,真是一场天大的功劳!若换了旁人,今天一定摩拳擦掌上阵擒贼,把一切功劳揽到自己身上,好博一个位列公侯、封妻荫子的奖赏,像王守仁这样打恶仗的时候亲至前敌冒险,到立大功的时候不肯出征,自古至今尚无此例。
可是仔细想一想,这件事倒也不奇怪。阳明先生是个奉行良知的人,早前良知让他护着百姓,于是他尽一切力量去歼灭叛军。现在叛军已败,良知却告诉阳明先生,官军是百姓,叛军其实也是百姓,只因为两个姓朱的家伙争夺天下,这些无知百姓就被裹胁而来自相残杀,每一条人命都死得冤枉。这场血腥的战争不是王守仁发动的,在战争完全结束之前他也制止不了,可这残酷的场面他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这种时候,王守仁要是戎装佩剑冲到阵前去杀人立功,也未免太无耻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