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王阳明:全三册 > 第十七回 为护大礼廷和落难,责打群臣嘉靖扬威

第十七回 为护大礼廷和落难,责打群臣嘉靖扬威(2 / 2)

半晌,只听得朱厚熜沉声说:“此事关系国家纲常伦理,兹事体大,礼部所议不妥,再议以闻!”

从这次起,礼部又一连三次议奏,都被皇帝驳回,君臣之间竟为这么一件不太要紧的事越闹越僵。

眼看内阁、礼部这些官员都抱成一团,没有一个人出来支持自己,嘉靖皇帝更不高兴,就找种种借口谈论此事,希望群臣中有人站出来支持自己,和内阁斗一斗法。可在这件事上杨廷和的主张十分稳妥可行,大臣们多是赞同他的。偶尔有一两个无聊的小人,看到所有人公论都是一样的,也不敢随便跳出来说话。结果嘉靖皇帝闹来闹去,竟找不到一个人支持,搞得又急又窘,烦躁不堪。

可偌大一个朝廷,小人就像烂泥底下的污水,只要有人一踩,他们就会冒出来。这一年春闱大考刚罢,考进来一批进士,其中有一个四十七岁的浙江人叫张璁,考中之后被派到吏部观政,正赶上朝廷起了“大礼”之争。这时候朝臣中还没有一个人支持嘉靖皇帝,所有人都站在首辅一边,偏是这个正在吏部观政的小人物却觉得这是个飞黄腾达的机会,立刻在这上面动起心思来了。

杨廷和希望嘉靖皇帝称孝宗皇帝朱祐樘为父,继承孝宗皇帝的正统,这样做有没有漏洞呢?

是有漏洞的。

杨廷和这样做,主要是从国家利益着想。但如果有人不从国家利益着想,专从皇帝个人的私利去探考,找出漏洞,驳斥杨廷和,也并不难。

很快,这个叫张璁的小人就找出一堆“漏洞”来,然后写了一道奏章,名叫《大礼或问》,对首辅提出的礼仪之事提出诸多看法,认为杨廷和等人所为不妥,又把这道奏章从左顺门直递进宫里去了。奏章递上去没多久,嘉靖皇帝下旨特召张璁到乾清宫暖阁。一见面就问他:“朕听说你对尊崇礼仪之事有些与众不同的看法?”

张璁忙说:“臣对此确有不同看法,先前已经进了一道奏章,名为《大礼或问》,呈上来了。”

其实张璁呈上的东西朱厚熜已经看了,却故意问他:“里面都写些什么?”

朱厚熜问这话,其实是在栽培张璁,只要张璁接住天子的话头,一场富贵就跑不掉了。

张璁是何等人物,聪明得很,立刻接住了皇帝的话头:“臣以为天子遇大事当独断独行,父子之礼是天伦,天下大事无过于此,这是陛下的孝心,臣子们在;张璁这一句话分量极重。自登极以来,朱厚熜治国理政,事事与内阁商量,到现在终于有人告诉他,应该“独断独行”。朱厚熜心里立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可朱厚熜是个聪明人,知道杨廷和、蒋冕这几个人在朝中势大,自己登极未久,年纪又轻,真想“独断独行”未必那么容易。当下也不露声色,叫张璁退下去了。

几天之后,朱厚熜把张璁递上来的《大礼或问》交给礼部审议,结果内阁几位元辅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纷纷反对,礼部尚书毛澄、吏部尚书乔宇也都不从。

这几位重臣是朝廷百官的首领,眼看他们都是同一个腔调,说的是同样的话,朱厚熜毫无办法,只好暂时不吭声了。

没多久,杨廷和授意吏部,把张璁赶出京城,到南京做刑部主事去了。

张璁离京没几天,紫禁城清宁宫里着了一场大火,而此处正是朱厚璁的母亲兴献王妃进京之后的居所。于是杨廷和等人一起上奏,认为“人有五事,火实主言”,宫里起火,是因为皇帝言行有所不当。

到这时候嘉靖皇帝身边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朝廷重臣内外交攻,朱厚熜无奈,只得依着杨廷和的意思,尊孝宗皇帝朱祐樘为父亲,尊奉张太后为圣母;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改称兴献帝,母亲改称兴献后,尊为“本生父母”。这件事就这么两下妥协,混过去了。

到这时候嘉靖皇帝才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竟是孤掌难鸣,毫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