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华杉读书笔记 > 附录 华杉——虎嗅采访实录

附录 华杉——虎嗅采访实录(2 / 2)

10按动作序列来提高转化率

虎嗅:我看到《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本书的腰封特别有意思,只写着“先看封底”四个字,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华杉:这是我弟弟华楠的创意,是一个营销手法。“先看封底”这四个大字不是为了提醒你去看封底的内容,只是为了提高我们的销售转化率。

华与华做营销,是先把转化率按动作序列来进行分解,然后再提高每一步转化率的。

比如说一个人买书,他的具体动作是什么?是他拿出手机付钱买书,对吧?那么往前推,买书的前一个动作是他把书从书架拿到收银台这里来;再往前推一个动作是他正在翻阅这本书,看值不值得买;再往前推一个动作是他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再往前推一个动作是他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然后他走到这本书的前面。这里面的每一步,其实都可以想对策提高转化。

比如我把书的封面设计成最刺眼的红黄色,是不是就提高了被看见的概率?看见之后,他得走过来,但买之前他肯定还是要把它拿起来看看。

假定一个机场的书店里有3000本书,逛书店的人最多只会拿起3本书来看看,那被人拿起来看一眼的转化率只有千分之一。我们把腰封设计成“先看封底”,就是为了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进而吸引他把书拿起来。

假定说我们能把拿起的转化率,从千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二,那么我们的销售概率就提高了一倍。当他拿起书来去看封底,然后封底上的每一句话的设计,也都是为了提高转化率。

我们在封底放上了“被普遍误解的兵法原意”,也是因为人性都喜欢猎奇,如果是他不知道的,有新鲜感的,他就买了。

《孙子兵法》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有3条:

(1)兵法首先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

(2)不是战胜之法,是不败之法。

(3)不是战而胜之法,是先胜后战之法。

但如果我把这几句话写在封面或者写在封底,一般人他就理解不了,看不懂就不会买了。

你可以把这些设计都理解为佛教里面讲的“方便法门”,是为了传真经给你,先来做一些能吸引你的东西。

如果从理论的根源来看,你可以把它归根于泰勒的科学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应该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它就是通过对动作的观察和测量,然后再对每一个动作进行重新设计,来提高效率。

11《论语》近者悦,远者来

虎嗅:我看到《华杉讲透〈论语〉》应该是您写的最厚的书了,不知道这本书里华老师您切身体会最深的一句是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华杉:如果说我切身体会和运用最深的一句话,应该就是“悦近来远”,这个也是华与华的经营理念,叫作“悦近来远,终身服务”。

这句话出自叶公问政,叶公问孔子说:“这个政治应该怎么搞?”孔子说:“政治很简单,近者悦,远者来。”近悦远来就是整个王道思想的根本,近处的人喜悦了,远方的人自然就来了。

所以华与华不投标、不比稿,也没有客户部门。我们就是在外面打广告,在公司里接电话,接完电话之后还要求客户上门来谈,如果客户请我们派人去,我们也不去。

在收到钱之前,我们不会去任何客户那里,一定要他来谈。因为他没交钱就不是我的客户,属于远。如果你希望远方的人来,你要做的不是出去拓展,而是把近处的人服务好,近处的人满意了,远方的人自然就来了。

华与华在2013年之前,从来没有服务过餐饮企业。当我们服务了西贝莜面村,在西贝满意了之后,现在我们有20%的收入来自餐饮企业。2018年,我们服务了蜜雪冰城,现在光蜜雪集团跟我们签的就有4个项目,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客户就更多了。

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更多远方的客户来,就要在现有的客户里,创造更多像西贝和蜜雪这样成功的案例,这就是“近者悦,远者来”。

但其实有非常多的公司跟我们是相反的,很多人认为只要客户给了他钱他就搞定了,然后开始松懈对待已经给钱的客户,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即将给他钱的人身上。

我认为广告公司经常去比稿,甚至参加全球大比稿,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杀行为。因为你去比稿的时候,你的精锐全部都用在了比稿上,比赢了还好,如果输了又要去拼下一个。这样一来,你已经付钱的客户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服务。

在我们公司,我们不仅不去追新客户,而且凡是在付款上对我们有一点拖欠或扯皮的,我们都立马熔断。

因为我觉得我们为客户服务的精力都还不够,一旦有一个客户,他还要我们在正常工作之外,去跟他扯皮的话,我们一定就不去做了,赶紧调集更多的兵力和精力,去努力服务我们现有的按时付款的好客户。

“近悦远来”,就是《论语》里面对我影响最深的也是我最根本的原则。

12《孟子》滴水穿石,不拔苗助长

虎嗅:对于孟子,大家都知道他,但对他的思想其实了解得不是很多。您觉得孟子给您启发最大的或最值得学习的一个点是什么呢?

华杉:孟子思想给我最大的影响有两个。

第一个是滴水穿石,滴水穿石就是积累。实际上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积累。

在《孟子》里,这叫集义而生,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是什么?孟子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浩然之气,就是天地之正气,如果我们自己不懂得养气,就气馁了,气虚了。比如不按时付款的客户我就立马熔断。为什么?因为我气壮,在给你服务的时候我尽心尽力了,那你按时付款就是应该的。

但如果我做了一件亏心的事,比如我们公司有人拖欠我们供应商的钱,那我的气就泄了,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强调不能拖欠供应商的钱。

第二个,就是不要揠苗助长。孟子说:“天下之不揠苗助长者寡矣。”世界上不揠苗助长的人太少了,就包括我们经常就跟客户开会,开的都是“揠苗助长会”。

所以我经常给员工讲,少干活,多挣钱。你只要别去干不该干的,不去揠苗助长,它到时候自己就长起来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等待。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讲,等待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军事行动。我在《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也是多次强调,很多的错误都是因为不能等待,一焦虑就想去拔一拔,一揠苗助长,咔嚓,就给拔断了。

有个词叫“盈科而后进”,意思是泉水遇到坑洼,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每一步都是积累,都很踏实。我觉得滴水穿石、不揠苗助长,这个就是我的人生写照,也是华与华的经营哲学。

13《大学》《中庸》止定静安虑得

虎嗅:您也写了一本《华杉讲透〈大学〉〈中庸〉》,那您觉得在这本书里有什么思想是最值得推荐的?

华杉:一说儒家思想,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句话可能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就是出自《大学》。

“四书”的阅读顺序应该是《大学》《论语》《孟子》,最后读《中庸》,《中庸》是最难的。《大学》被叫作儒学之纲目,就是说如果你要学习儒家思想,你得先学提纲,儒家思想的提纲就在《大学》里。

《大学》中有儒家思想的“三纲八目”,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就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

这八条之间是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做事就是要按这八条的顺序来做。你想要平天下就必须先治国,要治国必须先齐家,要齐家必须先修身,要修身必须先正心,要正心必须先诚意,要诚意必须先致知,要致知主要是靠格物。

格物是致知的必要条件,致知是诚意的必要条件,治国是平天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上一条你没做,你就到不了下一条,所以你必须先格物,你如果没有格物,你啥都没有。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格物。

朱熹解释格物致知说:“穷至事物之理。”后来王阳明看了说不对,如果需要我把全天下的理都穷尽了,才能打通关,那我这辈子不是永远都进不了下一关吗?

实际上朱熹是把“格”解释成了研究,王阳明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王阳明认为“格”是一个标准,是一个“格子”,是一个“是非善恶”的格子。事物来了之后,你拿这个“格子”往事物上一套,套得上就是“是”,是“善”;套不上就是“非”,就是“恶”。

如果套得上我就干,套不上我就不干。那么我致知“致”的是什么?致的是“是非善恶”,是致良知。

也就是我有一个标准的格子,事物来了之后,我拿这个格子一套,我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致良知就是一切只按大是大非的良知去做。

那在经历八条目之后,你就能做到“止定静安虑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是志有定向,当你有了志向之后,什么东西都动摇不了你,然后你就能够静下来,安心地去考虑最本质的问题,最后才能够得到成果。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加上“止、定、静、安、虑、得”,这是我在《大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指导。

14《王阳明传习录》致良知、知行合一

虎嗅:那在王阳明身上呢,您又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思想?

华杉:王阳明的思想也有两个,一个是致良知,一个是知行合一。

致良知实际上也是来源于《孟子》,孟子提出了良知良能。“良知”是生而知之,“良能”就是不学而能。再浅薄一点去理解的话,良知就是常识。所以在华与华我们也经常说,用常识来判断,用常识来做事。

英国的哲学家罗素说过一句话,他说:“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这就像我们很多企业家,本来都会做生意,然后上了商学院,回去之后就把企业做倒闭了,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他在创业的时候,他有良知良能,后来去学了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反而把自己弄垮了。

<!--PAGE10-->“致良知”就是要擦去蒙在你的思想上的尘埃、污垢,然后永远保持本真的判断和良能。陆九渊说过一句话,他说:“我在那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而一旦到那有事时,我便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意思就是当我保持良知的时候,物来心照,什么事来我都能处理,事不来的时候我也不用去关心。

就像前面聊到的元宇宙,到哪天元宇宙真的来了,我自然就会处理,而不是在它还没来的时候,就去天天听课学习,这就是致良知。

我觉得“知行合一”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经常有人找我要书单,恨不得照着我的书单读一遍,但实际上别人的书单对你也没什么用,你自己要读什么书,那是你自己的事。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代入自己,切己体察,事上琢磨,必有事焉,一切都是基于自己的知行合一,而不是别人说好的,就一定适合你。

王阳明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志向和不动心。他从小就立志做圣人,其实他是个杂家,他修过佛,也修过道,在他回归儒家之后,他就把佛和道都放下了,而且琴棋书画也一概不要了,甚至连诗也不写了。

他把所有的事都砍掉,就集中精力钻研儒家学问。他非常专注、坚强。由于有这样的专注,也就不会被别的事情所动心。曾经科举落第,他就说了一句话:“吾不以不及第为耻,吾以不及第动吾心为耻。”这是王阳明对我的影响。

15《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的活化石

虎嗅:您最近在写的是《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对于《资治通鉴》您推荐大家去读吗?

华杉:当然推荐大家去读《资治通鉴》,可以说《资治通鉴》就是中国历史的活化石,你可以从里面学到一切,学到中国社会的一切。

在我写完《华杉讲透“四书”》和《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之后,我发现自己写书已经写习惯了,而且前面那些书都是短时间就写完了,这时候我就想找本大的来写,这就选择了《资治通鉴》。

历史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战争年代,一部分是和平年代。战争年代的战争我就用《孙子兵法》来讲解,和平年代的政治我就用儒家思想来讲解,而《资治通鉴》刚好就可以作为它们的案例集。

我写《资治通鉴》应该写得比其他作家更清楚,其他人可能只是把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而我能够关注到这些兵法或者儒家思想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目前已经出版了16本,写完应该一共有36本,我一边写一边出,应该会在2024年的年底写完,刚好7年,可能要写600万字左右。

16一切传播都是符号的编码和解码

虎嗅:华杉老师的国学系列我们就讲完了,接下来是《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这本书的名气就很大了,可以说是华与华营销方法的精华。华老师可不可以结合蜜雪冰城的案例,来讲讲你们是如何进行营销策划的?

<!--PAGE11-->华杉:我们说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首先它是基于一个传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一切传播都是符号的编码和解码。

就好像现在我们进行的直播谈话,我们是在用中文语言和词语来进行编码,然后这个编码通过媒介,也就是我们的手机传送到观众的眼睛和耳朵里,然后他们接收到信息,再在脑海里进行解码,最后理解为我们说的意思,这是传播最基本的原理和过程。

其实符号并不是只有图形,最大的符号系统是语言,符号也还包括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嗅觉符号、味觉符号和触觉符号,你能感知的一切,都是符号。

那在我们的营销传播中,我们就需要选择那些沟通效率最高,以及能够激发人美好情绪的符号,来进行编码,这样它才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举个简单例子,在蜜雪冰城项目中,我们设计的“雪王”,是一个最直观的雪人形象,然后手拿冰激凌权杖,头戴皇冠。

这个形象随便放到哪里,都能被人快速识别出来,它是一个雪人,是卖冰激凌的。而蜜雪之前的符号,就比较抽象,抽象的符号实际上就没有商业价值,反而还会成为一个累赘。

中国95%以上的品牌符号或企业标志设计,其实都在起反作用。一个抽象的符号,只会大大增加被人记忆的成本。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就不愿意接受。

包括我们给蜜雪做的那首火出圈的歌,同样是基于170年前美国非常火的一首民谣《啊,苏珊娜》。蜜雪的超级符号也好,品牌歌曲也好,它们背后的文化母体都是全球文化符号,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被它卷入。

虎嗅:按照这个理论,那我们这个栏目叫“虎珀拾书”,这个名字是不是也不好?

华杉:传播是一种听觉行为,就是光听到就能理解是什么意思。所以我觉得“虎珀拾书”不如叫“虎珀读书”。

我猜取名字的时候是为了显得有文化,搞得高雅一点,才用了“拾”这个字,而恰恰是这一“拾”,就没有能理解栏目的意思了。再加上这个“拾”字设计的又不好辨认,我都反复看了好几次,这就是我说的很多标志设计都属于起反作用。

虎嗅:非常感谢华老师的意见和分享,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今晚一共有10.7万人看了我们的直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谢谢华老师给我们的陪伴。

华杉:好的,谢谢大家,再见。

<!--PAGE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