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苏东坡传:全三册 > 四 神宗皇帝初试权术

四 神宗皇帝初试权术(1 / 2)

对欧阳修的诬陷已经洗清,御史中丞却又出缺,于是神宗皇帝任命知永兴军王陶接任御史中丞一职。

王陶是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出身,做过通判,担任过监察御史,仁宗宴驾后英宗继位,赵顼封为颍王,王陶被派到颍王府担任翊善,和韩维一样都是颍王身边的心腹人。后来王陶被外放为知永兴军府事,这次御史中丞出缺,刚登上宝座的神宗皇帝想起了自己身边的旧人,就把这个要紧的差事交给了王陶。

可谁也想不到,这王陶竟做了第二个彭思永!还在进京的路上就已写了札子,弹劾当朝宰相韩琦,所用的罪名实在匪夷所思,竟指责韩琦身为宰相,于先帝主持文德殿朝会时不在殿上“押班”,跋扈无礼,藐视皇上,应该论罪。

所谓“押班”,就是站在群臣之前离皇帝最近的地方。

依祖制,大臣之中由宰相和参知政事轮流担任“押班”,上朝时引领群臣上殿,然后立于群臣之首率领众人向皇帝行礼。同时内廷宦官中也有一个称为“押班”的职位,吏属于内侍省,是太监们的总首领,其职责是立于大臣与皇帝之间,起个传递承接的作用。王陶所奏即是指此而言。

王陶刚当上御史中丞就弹劾韩琦这位三朝宰相,所用的竟是这么个鸡毛蒜皮的小小借口,看了王陶递上的札子神宗皇帝真是哭笑不得,只得把王陶叫进文德殿,当面责备他:“你初掌御史台,做事为何如此不谨慎?以这样的小事弹劾宰相,让朕如此批复!”

神宗皇帝当面责备王陶,声色俱厉,可是问出来的问题非常有趣儿。

王陶是神宗身边的旧臣子,最为亲信,在皇帝面前胆子比别人大些,而且懂得神宗的心思,忙拱手向上奏道:“微臣愚鲁,自愧才智不及,所恃者只是赤胆忠心而已,当年皇帝在颍府臣就追随左右,从此心中不知有天下,只知有陛下,现在陛下责备臣不谨慎,臣却斗胆问陛下一句:宰辅尾大不掉,陛下全无节制,这算不算‘不谨慎’?韩非子说过:‘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请陛下三思。”

王陶真是神宗的近侍,知道神宗皇帝喜欢读《韩非子》,就拿《韩非子》里的话来劝皇帝。神宗心里暗笑,鼻子里却冷冷地哼了一声:“越发不像话了!韩相辅佐三朝,拥立二帝,忠心耿耿,什么叫尾大不掉!”

王陶忙说:“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陛下博览群书,当然记得后汉有一位将军名叫郭威,因功以枢密使兼任邺都留守,节制河北诸路兵马,哪知郭威兵权在手便起不臣之心,举兵灭了后汉,建立后周,此事据今也不算久远。本朝太祖开国之时为防臣下窃权自重,多有设置,哪知现在有人破坏祖宗之法,似有不臣之心,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纵然万死也要在陛p;王陶以“押班”的小事弹劾宰相,实在是小题大做。想不到这位刚上任的御史中丞忽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神宗皇帝没有思想准备,大吃一惊:“你说谁破坏祖宗之法?”

“郭逵。”

郭逵是北宋朝廷难得的名将,早先在范仲淹帐下屡立战功,又破彭仕羲叛军,因功升荆湖南路兵马钤辖、邵州知州、容州观察使、泾原路副都部署,到英宗治平年间被韩琦保举以签书枢密院事担任陕西路宣抚使兼判渭州。这“签书枢密院事”是枢密使的副手,有督率天下兵马之权,“陕西路宣抚使”执掌地方兵权,郭逵身为签书枢密又兼任陕西宣抚,既掌军令又拥兵权,在宋朝官制没有先例。

宋朝皇帝防备武将比防贼还厉害!在这种事上是非常敏感的。

郭逵的职位安排很不恰当。可郭逵的官职不是他自己封的,是由宰相韩琦在英宗皇帝面前保举才获得的。对这些事一般人未必多想,可王陶是个细心人,竟把郭逵和那位夺取后汉江山的郭威拉到一块儿,这么一联系,皇帝难免对韩琦、郭逵生出几分猜测……

王陶明里指责郭逵,暗中却在责备提拔郭逵的宰相韩琦。神宗皇帝十分睿智,刚开始有些惊愕,转眼就释然了,淡淡地说:“举荐郭逵的是韩相,可任命郭逵的是先帝,朕看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见皇帝对此事不以为然,王陶有些急了:“郭逵的任命若全是先帝之意也就罢了,可先帝任命郭逵一半是因为韩琦举荐!韩相早年掌握枢密,自仁宗嘉祐三年得相位,至今九载,历仕三朝,铁打的相位从未撼动,此为我朝开国至今所未见!而韩相在宰相任上日渐跋扈,乃至君弱臣强!陛下想一想,郭逵以枢密之职又掌地方军权分明是犯忌的,先帝英明,为何如此任命?臣以为必是韩琦用奸言鬼话惑乱圣聪,以至有了这样的任命,如今先帝宴驾陛下继位,韩琦跋扈日甚,若不早制,将来只怕为患不浅!”

王陶是个憨直的人,越说越激动,越说越直白,神宗皇帝已经没法接他的话了,只能撂下四个字:“无稽之谈!”把王陶扔在地上,气呼呼地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