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太太诠释说,他或许想成为一位精神分析师。
理查不太肯定地回答说,可能吧。不,他比较喜欢K太太为他精神分析。
K太太指出,成为一位精神分析师,对他而言是变成有性能力与创造力的大人,而且能够让K太太生小孩,但是他怀疑自己做不到。而他说比较喜欢接受K太太的精神分析,是在表达她应该帮助他,这样他才可以画画,同样是代表生小孩。
隔了一会儿,K太太问理查最近有没有做梦(注记Ⅱ)。
理查马上回答说有,但是忘掉了。突然间,他又想起梦的某些片段:有很多滚烫的水——不,水不是滚烫的,但是大水就像尼加拉瓜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把水管冲破。他在旅馆的房间里面,房里还有另外一个男人,好像是他讨厌的表哥查尔斯,不过他喜欢的表弟彼得也在。理查叙述这个梦时显露出强烈的阻抗。他没有任何联想,只是一直说梦并不可怕,还说大水不停地奔流下来很好玩。
K太太诠释说,如果滚烫的水冲破水管,然后把他的房间整个淹没,那一定很吓人。她解释理查坚持说这个梦很好玩,是为了逃避恐惧。这也是他忘了这个梦,并且无法完整描述出来的原因。K太太接着问查尔斯做了什么事。
理查回答说,他什么事也没做,就只是坐在那边。他再度表示查尔斯是个讨人厌的家伙。
K太太指出,查尔斯可能代表理查的父亲,如果理查认为自己是酿成水灾的罪魁祸首,就会觉得父亲是邪恶的。K太太提醒说,最近他的尿即是代表淹水,而且他害怕自己的尿会危害她与妈妈。这次是他第一次暗指自己的尿可能是滚烫的,不过他小时候生病时或许曾有过同样的感觉。K太太也提到他前几天生病时觉得身体里面很不舒服。水管被大水冲破,在某方面可能是代表他的内在被尿淹没时的感觉(注记Ⅲ)。
理查直盯着几张图看,特别是第二十一张图,但很快又把它推到一边。
K太太提醒说,昨天他一开始说画中的小鱼宝宝在求救,后来发现这只鱼是代表她,而代表理查的索门在向她求救。他奋力地将索门的烟囱涂黑,而且黑色的烟囱刚好在代表妈妈的罗德尼害坏爸爸,也会攻击和伤害妈妈,而且他可能会用黑色的“大号”轰炸妈妈的屁股。此外,小鱼宝宝想接近的海草在之前是代表妈妈的**与性器官(第十二次晤谈),所以他觉得自己也可能会吞噬妈妈。因此,他才会向K太太求救,希望她的分析能够帮助他克制对妈妈的贪婪与攻击欲望(注记Ⅳ)。理查之前一再请求K太太帮他克服对其他男孩的恐惧,而昨天他也求她为他做一件事,只不过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结果原来是希望她帮助他保护与修复他自己、妈妈及小孩,并且使他们重生。
理查完全同意K太太说的话,也就是希望她能帮他克制摧毁欲望,这样才能确保妈妈的生命安全……过了一阵子后,理查开始盯着K太太脖子上的项链,然后迅速地摸了一下,显然其实是想碰K太太的**。他说项链的珠子很漂亮,妈妈也有这种珠子……晤谈结束时,理查很明显地想要再多待一段时间,所以就慢吞吞地收拾东西。离开之前,他仔细地检查每扇窗户是不是都有关好,还有庭院的门有没有锁上。走出房子之后,他再次确认窗户是不是都关了。
K太太的诠释是,出房门之前的那些动作代表他想要让游戏室保持完好,而游戏室就代表她与妈妈。他刚刚摸了K太太项链,表示他的喜爱,并且说妈妈也有类似的珠子,是在表达他希望K太太的**保持完好无缺,也是要确认它还在。至于确认窗户都关好,则是表示想保护妈妈与K太太,以免被危险的爸爸、保罗与他自己侵入。
这次晤谈中,理查画了一张图:上面有一只鱼在游,旁边跟着两只海星,而他们离海草有一段距离;另外,分隔线上方有一艘英国的飞机在索门附近盘旋。这张图似乎是在表达整个家庭和乐融融的情景。(然而我并没有找到这张图的相关记录。)
理查在这次晤谈中的情绪跟前几次相当不同,他显得比较安静,看起来开朗一些,而被害感也相对减轻。他仍然会注意外面经过的路人,但是最近次数慢慢减少了。不过很明显的是,他尽量避免提及会引起焦虑或悲伤的事,从他不断地强调自己很开心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第三十二次晤谈注记:
Ⅰ.把母亲从父亲身边抢走的欲望,以及对于孤独且被遗弃的父亲产生同情心,是导致同性恋倾向的一项强烈诱因(参见《儿童精神分析》第十二章)。
Ⅱ.分析成人与儿童时,我偶尔会问他们有没有做梦,而我发现这个问题通常能够促使他们开始叙述梦境。晤谈过程中,在什么情况下得以判断个案做了梦却未提及,这一点我很难明确地解释。但是就理查而言,虽然他在某方面相当配合分析,但仍然可以明显看出他隐瞒了一些潜意识素材。我认为这种情况通常是表示个案试图要避开冲突,而这冲突通常会在梦境里显明出来。然而,除了刚刚描述的特殊情况之外,我原则上不会直接要求个案叙述梦境,也会尽量避免让他们误以为梦比其他素材更重要。即便如此,我所接触的个案大都经常做梦,也会主动叙述梦境,而这并非纯属巧合。
Ⅲ.这个例子说明了我对于这类型之素材所抱持的两个看法,也就是婴儿身体不适时就会产生被害感,以及虑病特质源于婴儿期。
Ⅳ.我在《嫉羡与感恩》一文中曾指出,婴儿渴望拥有一个永不枯竭而且永远存在的**,这也是我过去经常提及的一点。这个渴望的根源,除了希望获得食物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希望**能够遏止或控制婴儿的摧毁冲动,以借此保护好客体,并避免婴儿产生被害焦虑。这就表示即使是在十分早期阶段的婴儿,也会经验到自己需要一个能够给予保护与帮助的超我(参见《心智功能的发展》〔OntheDevelopntofMentalFung,1958〕,《克莱因文集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