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高炽的努力下,一夜之间他就逛遍了一众大学士的家,吩咐的也只有一件事,朝会之时不要提反对意见。
有了他的出面,一众大学士自然要卖面子,纷纷应诺下来不会反对,唯有胡广在听完之后,多问了一句道:“敢问这变革之法,可是琼王殿下提出?”
他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琼王是他三女婿,眼见朱棣如此大动干戈,就担心是自己女婿要变法!
变法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主张变法之人,历来都没有好下场,除了管仲、诸葛亮等等少数人之外,其他人全无善终。
而朱高燨是他女婿,一旦出事,便会牵扯上他胡家,终究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由不得胡广不在意。
但他这么一问,朱高炽却陷入了思考之中,他不知道这一次变法老四算不算主导者,
变法确实是在依着朱高燨的想法在变,可主导者看起来却是朱棣,除此之外,他二弟和儿子,甚至包括他,也是推动变法的一员。
以这种皇家组建变法团队的先例古之未有,把主导者归为一个人,显然不太合适!
思考了片刻,他便对胡广摇头道:“非也,此次变法乃是父皇主张,似我等都是从旁协助而已!”
听到这话,胡广不由点了点头,如果是朱棣主导的话,那这次变法多半不会无疾而终。
想清楚之后,胡广便满口应诺,不再多言,朱高炽得了承诺,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带着车驾朝着家中返回。
与此同时,正当朱高炽四处拜访众臣时,侯显也在朱棣的示意下来到了京城诏狱之中。
他前来这里的目的,正是释放被关押的解缙、黄淮、杨溥等人,本来这些人朱棣是不准备放的。
解缙就算了,黄淮和杨溥等人,都是被关了十年,直到朱高炽上台之后才被释放。
不过此时要变法,就需要大量人才,于是在决定释放解缙的同时,也将太子属臣释放。
此时正值夜间,牢里十分昏暗,侯显等了一会儿,便有狱卒带着几个浑身污秽的犯人前来。
闻着几人身上馊臭味,侯显不由皱了皱眉,忙问道:“三位大人在这狱中可曾反省罪过?”
可他一问,黄淮与杨溥便对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解缙却昂首道:“侯公公有旨便传,若是问罪,解缙不知何罪!”
听得此言,黄淮自是不露声色的拉了拉解缙的衣袖,可解缙却仍旧昂着首,没有丝毫退步。
见得此状,侯显便知解缙心里面是不服气的,若是往日,他说不得要驳斥一番,可现在,他却没有心思废话,只是悠悠道:
“咱家知道解大人心中不忿,然则这些话说说便罢,等会儿见了陛下之后,就切莫说了!”
“不然莫说解大人自己保不住,就怕又害了两位大人,岂不是害人害己之论?”
此话一出,解缙身子便是一颤道:“陛下要召见我等?侯公公此言当真?这是陛下旨意。”
他顿时便激动了起来,因为他已经算准了,朱棣多半是有意要将他关死在这诏狱里面。
毕竟,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聪明,人都说他是狂生,只有他知道,他上奏一切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可由于皇帝的喜好问题,他的奏章得不到认可,比如他就曾经上奏过均田压制兼并、新学校之政、省繁冗、薄税敛、务农、讲武等奏折。
这些奏章,和朱棣一心要办大事的理念相悖,加上几次直言皇家之事,已让朱棣升起了厌恶之心。
这一切足够了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处置任何臣属,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解缙!
可现在,侯显的一句话,却让解缙升起了一丝希望!朱棣要召见他们,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