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大雾笼罩下的杀意(1 / 2)

看着朱权蹙着眉、难以下咽的模样,李景隆苦笑着解释:“殿下莫怪,实在是条件有限。”

“城里百姓大多逃散,后厨没人手,只能让我的手下临时充当厨子,手艺实在拿不出手。”

“无妨无妨。”朱权摆了摆手,脸上还带着几分食物带来的涩意,语气却十分豁达,“要说这菜的味道,顶多算‘熟了’,谈不上好吃。”

话虽如此,他还是强行将嘴里的食物咽了下去,又补了句,“能果腹便好。”

见朱权这副“强颜欢笑”的模样,李景隆先是一顿,随即忍不住再次笑出了声。

朱权也跟着笑起来,手里的筷子却没停——有些时候,饭菜的滋味远不及同席之人重要。

这份共渡难关的情谊,早已胜过佳肴。

站在一旁的福生看着二人的神色转变,脸上的尴尬几乎要溢出来,连忙转身往后厨走,还不忘对着里面手忙脚乱的手下低声笑骂几句,怪他们把饭做得如此难登大雅。

就在这时,客栈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呼喊声,隐约能听到“要见大将军”的字眼。

刚在后厨“发完火”的福生立刻快步迎出去,片刻后又匆匆返回,语气带着几分诧异:“少主,是城里留守的百姓,拎了好多东西来,说一定要见您。”

李景隆闻言有些疑惑,转头看向朱权:“殿下,一同去看看?”朱权点头应下,二人并肩走出客栈。

此刻客栈门前的空地上,已聚集了数十位百姓。

年长的拄着拐杖,年轻的拎着竹篮,几乎人人手里都攥着东西。

有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蔬菜,有用油纸包好的猪肉,甚至有人怀里小心翼翼抱着活鸡,鸡翅膀被轻轻按着,不敢让它发出声响。

人群前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上前一步,对着李景隆拱手躬身,声音带着几分颤意:“大将军肯留下来守卫涿州,我等感激不尽!”

“我们也帮不上别的忙,只能凑些吃食送来,聊表心意。”说罢,他便要屈膝跪地。

其余百姓见状,也纷纷拎着篮子、箩筐跟着跪下,一时间“多谢大将军”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空旷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万万使不得!”李景隆连忙上前一步,伸手扶住老者,语气满是动容,“守家卫国本是我辈男儿的本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诸位何必行此大礼!”

他转头给福生递了个眼色,“快,把大家都扶起来!”

福生立刻会意,连忙招呼几个手下上前,将跪地的百姓一个个小心扶起。

“诸位的心意,在下心领了。”李景隆看着陆续起身的百姓,声音温和却坚定,“只是如今正是危难之际,这些吃食你们还是各自带回吧,留着自己度日才是要紧事。”

“大将军这话就错了!”老者拄着拐杖,语气格外执拗,“若是涿州守不住,这些东西迟早要被燕逆抢去,留着也没用!”

“如今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总得为将军做些什么,不然心里难安啊!”

旁边一位年轻汉子也跟着附和:“是啊大将军!老话都说‘吃饱了才有力气’,我们就盼着将士们能吃好喝好,好把燕逆全都赶走!”

话音刚落,老者便率先上前,将手里拎着的一串肥瘦相间的猪肉硬塞进福生手里,又转身对着人群喊:“大伙儿都把东西放下吧!”

百姓们纷纷响应,很快客栈门前的台阶下,便堆起了一小堆食物,满满当当的,透着股暖人的烟火气。

见百姓们态度如此坚决,李景隆知道再推脱反倒伤了大家的心,便对着福生点头:“都收下吧,记得稍后折成现银还给大家。”

随后他又看向人群,忽然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提高声音问:“诸位之中,可有会做饭的?”

百姓们先是一愣,随即纷纷举手,七嘴八舌地应着“我会”“我在家常做饭”。

李景隆笑着从中挑了几人,让福生领着去后厨帮忙。

接着又对其余百姓说:“既然带了这么多好东西,不如大家都留下搭把手,今晚这顿饭,所有留守涿州的将士和乡亲们,都能分上一口。”

百姓们闻言又惊又喜,连忙应下。

一时间,客栈里里外外都热闹起来——有人去后厨帮忙择菜、生火,有人帮着将士们搬东西,连孩子们都围着院子跑,捡拾掉落的柴禾。

原本该弥漫着战前紧张的氛围,此刻却满是烟火气与暖意,仿佛一场寻常的邻里聚会。

朱权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这一幕,心中对李景隆的敬意又深了几分。

他忽然觉得,李景隆身上似乎有种特殊的魔力,总能让人心甘情愿地追随,哪怕前路是生死未卜的战场。

...

晚膳过后,夜色渐浓。

李景隆与朱权并肩登上北门城楼,城墙上的风带着寒意,吹得人衣袍猎猎作响。

李景隆扶着冰冷的城墙,目光望向漆黑的北方,双眼微微眯起,寒风中的脸庞透着一股不容动摇的坚毅。

他下午刚收到消息,燕军的先头部队,最晚明日一早便会抵达涿州城下。

今夜过后,这座城会是何种模样?

他们能否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

没有人知道答案。

唯有城墙上的灯火,在夜色中摇曳,映着二人沉默却坚定的身影。

“景帅是在担心明日一战?”朱权望着李景隆凝向北方的侧脸,迟疑片刻,轻声问道。

李景隆缓缓点头,转头看向朱权,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燕逆此番来势汹汹,明日之战,生死实在难料。”

“让殿下为我一句话,便赌上五万兵马与自身安危,在下心中实在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