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 第126章 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126章 我教崇祯做昏君(1 / 2)

“臣闻大凌河击贼数月,粮尽而人相食,力竭而不能持刃……祖大寿或存忠义之念,未必真降也……”

陈子履忐忑了大半天,又是第一次御前奏对,刚进殿的时候,脑子紧张得抽筋,话都说不利索。

此时抛去杂念,就事论事,侃侃而谈间,思路反倒越来越清晰。

他先从辽东战局说起。

大凌河只是锦州外的一座堡垒,兵不过一万五,粮不到一万石,而且城墙还没筑完,防备十分空虚。

黄台吉集结五万大军,八月初出兵,中旬抵达大凌河开始围困,却一直打到了十一月。

为何?

其一,后金不擅长攻城,缺少强行破城的办法,只能选择围困;

其二,祖大寿心怀忠义,一直死扛着,直到开始人吃人了,才无奈投降。

听说锦州将士一直在袭扰敌方粮道,把后金军搞得很狼狈,也开始饿肚子了。

如果早前在大凌河内,多准备两三万石粮食,胜败还是未知数。

可见,辽东明军对付蛮夷,还是有办法的。至少在守城时,有获胜的希望。

再者,尽管大凌河之役惨败,却把后金一年的积累,全耗光了。

黄台吉苦苦攻下堡垒,却连一斤粮食都没缴获,反而多了一万多张嘴,后劲已然乏力。

锦州就在大凌河几十里外,将士们对必然看得真切。

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么会接受挑唆,叛变做蛮夷呢。

要知道,锦州比大凌河坚固十倍,粮草充裕十倍,不会轻易陷落的呀。

总而言之,此战在大败之中,亦有所得。辽东局势并未彻底败坏,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朝廷无须惊慌失措,一面稳定军心,一面持重防御即可。虏丑粮草不济,很快就会退兵的……

一番长篇大论,听得曹化淳目瞪口呆。嘴巴长得老大,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好家伙,此役连败四场,前前后后搭进去六七万人,蓟辽一带的机动兵力,几乎全送光了。

到了陈子履嘴里,怎么不像一场大败,反倒像一场惨胜呢?

这个“赢”,也赢得太勉强了些。

还有,锦州守军不是祖大寿的属下,就是祖家的亲朋故旧,陈子履哪来的自信,他们不会献城投降?

做出这种判断,就不怕误导陛下,误导阁部吗?

一旦局面不可收拾,你陈子履有几个脑袋,够狗头铡砍的?

此番言论太过荒谬,曹化淳几次张开嘴巴,却一直没有发出声音。

因为在沮丧绝望之下,这样的乐观分析,实在太诱人了,让人不舍得呵斥打断。

就好像在沙漠里苦行,忽然看到一汪泉水,不管是咸是苦,都想喝上几口解馋。

崇祯的心情,也是一样的。

祖大寿堂堂一镇总兵,挂着征辽将军印,被俘而不肯死节,打的是皇帝的脸。

旁人骂一次祖大寿不忠,就是骂一次皇帝失德,偏偏这种阴阳怪气,根本没法反驳。

如今陈子履说祖大寿被迫无奈,看似有为叛将开脱之嫌,实则隐隐指出一点:

皇帝还是有德的,将士还是忠诚的,不到山穷水尽,不会轻易背叛。

这陈子履,说话那么好听,不会是个佞臣吧?